生态产品/ PRODUCT

科学网张海霞︱燕园地灵之朗润园

返回列表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0-03-07 13:01
科学网张海霞︱燕园地灵之朗润园
nbsp;nbsp;去年春日,我午后路过朗润园,访陈春花老师不遇,颇为遗憾,写了这首《访春花不遇》:胜日寻芳到朗润,
产品介绍

 

去年春日,我午后路过朗润园,访陈春花老师不遇,颇为遗憾,写了这首《访春花不遇》:

胜日寻芳到朗润,桃红柳绿处处新。

东风有闲扣朱门,不遇春花不算春。

和陈老师的相识很意外,是一次大家一起受邀去做讲座,头天晚上到了酒店去吃饭的时候,陈老师也在,两个人被安排坐在桌子的两头,点头打招呼的时候,没想到陈老师说:我知道你,当时真的是感觉有点受宠若惊,因为陈老师的大名如雷贯耳,大家都知道,我这个理工科的教授,哪里有什么名气,却受到陈老师的抬举,一时间感觉她好亲切。第二天早上她的讲座,真的是讲得太好了,句句是金句,我甚至都被她那带有明显南方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迷住了:觉得这样重重地说普通话才有份量,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学粤语也是这个原因,我觉得自己说话太快太溜,不如陈老师说话有力度是由于我说北方普通话的原因,这当然是个托辞,一个人讲话是否有份量不是因为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轻重,而是TA讲的内容,陈老师每次讲话和写作的内容都是真知灼见、所以就字字如金,特别值得学习和敬仰。因此,每次散步走到朗润园的国发院这里,就总想去看看陈老师,也真的有几次就见到了,在她温暖如春的办公室里听她和风细雨地聊几句,瞬间就感觉到处是阳光明媚的朗朗乾坤,这感觉像极了这园子的名字朗润。

朗润园,虽然距离未名湖不远,但是一过小桥就没有了如织的游人,春天一到垂柳就遮住了红门,夏天则是荷叶早早铺满了水面,秋天爬墙虎把门口的石头遮起,冬天更是踏雪无痕,这里就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安静,但是这个园子却又是中国最不安静的地方,因为这里人的每一句话可能都会在当今的社会上掀起巨大的波澜,因为它是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智库所在地,不仅是有陈春花老师这样的管理学家,还有张维迎、周其仁等在中国经济学独当一面的学者,更有那个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林毅夫。

林先生的大名,我想大家都有耳闻,但是今天,想起朗润园,我想说的还是我2009121日写《从林毅夫身上所看到的差距》时提的那个问题:

做为北大的一名教师我为有林教授这样的同事感到骄傲,同时他的身世和经历也让我深刻的反思: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林毅夫先生从最初从台大的高材生到奋勇参军、从军中骄子到自己游过金门、从求学北大到负笈美国、从美国留学归来创办经济研究中心、从去世行赴任到再次回归燕园创办国发院,这里面每一步都惊天动地、都卓尔不群,在他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理想的光辉,又看到了他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精彩,我们也看到了他在功成名就之时的淡定,因为他还在为更远大的理想奋斗的路上。

可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呢?早已习惯了为那些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和忙忙碌碌,哪里有机会和心情去看远处的蓝天和高峰?曾经的远大理想离我们越来越远,即使在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又非常习惯地给自己制造借口让自己越滑越远:

林毅夫是理想主义者,我们都是平民只能活在现实的苟且之中。

真的是这样吗?

记得有人采访林毅夫:林老师,您是理想主义者。

林毅夫回答:不,我不是理想主义者,但我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这句话是我听到的关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最棒回答:

很多人用理想主义者做自己逃避现实的挡箭牌,

很多人用不是理想主义者掩饰自己的庸庸碌碌。

林毅夫先生就像他2008年到世行赴任前跟北大同学讲的那段话一样践行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

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

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

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

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每次走到朗润园,总会想起林毅夫老师的这段话,让自己充满了动力:

做一个像林老师一样的北大人,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Copyright ©电子游戏客户端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    粤123456789-1号
技术支持:织梦58
客服
微信

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咨询热线
400-123-4567

顶部